清乾隆年间,万金店这地方,荒无人烟,只有一座石桥。从汝宁府到蔡州的官道,穿此而过。
一天,两个逃荒者——刘二夫妇来到桥头,便不愿前行,就依河北坡搭个棚子居住下来,生儿育女,垦荒种地。后来,又盖了几间房子,往来商贾在此小憩,喘喘气,歇歇脚,喝杯茶,喂喂马,或者吃些粗茶淡饭。这样,刘二家便渐渐成了小客栈。再后来又有些人或搬迁来,或逃荒来,或避难来……他们都依傍官道定居在桥南桥北。从此,这个地方有了生机,也热闹了几分,成了过路店。
这年冬天,大雪封门三四天才放晴。刘二闲着无事,就沿着官道向东溜达。他突然发现在皑皑白雪下覆盖着一样东西,扒开一看,是个冻僵的年轻人。于是,他把“僵人”背回家。四五天后,“僵人”居然有了动静。十天后,这人就能说话了。刘二一家人喜出望外,众邻里也感到惊讶。在刘二夫妇的精心照料下,这位年轻人奇迹般地能下床走动,一个月后就康复了。
此人原来是蔡州首富蔡强之子蔡广祥,因去汝宁府办事突遇狂风雪,他的座马受惊吓而跑,他在风雪中冻僵了手脚后便不省人事,幸亏刘二夫妇搭救。
这天,蔡强闻讯赶来,携重金酬谢刘二夫妇救子之恩,可刘二夫妇死活不要。蔡强父子甚感其人品,便请人写一匾:“万金之店”,悬挂在刘二客店的门楣上,取刘二夫妇人品高尚万金难抵之意,以彰其德;又在该店的东南角和西北角的官道旁,竖碑:万金店,提醒过往行人此处有“万金之店”,可以放心休憩或投宿。
从此,刘二夫妇和他的“万金之店”闻名于豫州东南,而“万金店”则成了本地的代名词。
后来,刘二之女远嫁汝州。不久,刘二夫妇相继去世。蔡广祥和众邻里料理了他们的丧事后,就在“万金之店”四角一箭之处,修筑了四座庙宇,并把刘二下世之日——“四月一”定为庙会日,捐资大会五日。从此,“四月一”便成为万金店逢会日。逢会,招来了万千商贾,万金店集也因此渐渐兴隆起来,成为方圆数十里最大的集市。
至于“万金之店”,因无人有此殊荣,均不敢开此店,该店逐渐成为过往商贾自由休憩之所。后来,官府在此设“甲”,派官员驻扎,管辖万金店周围区域。“万金之店”不复存在,而“万金店”则沿用至今。
如今,那条“官道”已东移,成为“驻新公路”的一部分;那座桥,几经修砌,成为南北交通要塞;那四座庙宇,早已夷为平地。只有每年的“四月一”物资交流会格外兴隆;万金店集则成为万金店乡人民政府所在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