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信息公开 > 信息浏览
索引号: 0000001230000/202212-00009 组配分类: 教学科研
发布机构: 特殊教育学校 主题分类:
名称: 读《做最好的老师》片段分享 文号:
生成日期: 2022-12-09 发布日期: 2022-12-09
读《做最好的老师》片段分享
发布时间:2022-12-09 15:02 浏览次数:749 字体:[ ]

我最近读了中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《做最好的老师》一书后,深有感触,把书中第二章——提高教师的素养之理解之心:“我们要懂得儿童”分享给大家,一起共勉。

书中写到:对儿童来讲,师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含义,这就是理解。所谓对孩子的理解,用陶行知的话来说,就是“我们要懂得儿童”。懂得儿童特有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;善于发现并发挥儿童潜在的创造力。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:“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,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。” 所谓“会变小孩子”,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“学生的心灵”,用“学生的大脑”去思考,用“学生的眼光”去看待,用“学生的情感”去体验,用“学生的兴趣”去爱好!对此,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:“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!他给您一块糖吃,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万元的慷慨;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,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;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,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的悲哀;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,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;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,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;他写字想得优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;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,好比是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。”理解儿童不同于大人的思想感情,同时尊重儿童不亚于大人的创造力。

我认为,作为一名特教老师,还要用和蜗牛一起散步的心态,放慢脚步,蹲下身子,倾听特殊孩子的心声,用耐心、爱心和真心去温暖、去关爱、去理解这些特殊的孩子,走进他们的心灵,打开他们紧闭的心扉,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内心充满阳光,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!